哀思的需求使得墓碑出现,但是大部分的人只注意到墓碑的碑名和逝者的一些重要信息,对于他的写法,很少人懂得。但是这个碑文有必须写好,写规范,不然会使得后人看得不明白,那么有什么讲究呢?
墓碑正面为介绍逝者的部分,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,分别为生卒日期,立碑人,中榜部分(中间部分的名字和称呼),立碑时间,照片,还有家乡。表达完这些,基本上墓碑的正面碑文格式也就成型了。
墓志铭最初为竹简,后为布,在下葬之时,悼词念完,与墓主人一同下葬。此做法缺点有二,一为墓志铭埋于地下,年久易腐,十数年以后,一堆墓志铭随主人灰飞烟灭。另一个坏处是墓主人就算是名人,后人也很难确定其身份和地位。故墓志铭慢慢被人做到了石碑之上。
古代墓碑面积有限,40-60公分宽度的墓碑较为常见,高度不超过1.2米,所以刻写墓志铭的面积非常有限,常见的做法为在旁边再立一块石碑,专门用于刻写墓志铭。此种方式在明清时期,文人大多穷困之时并不适用,故把墓志铭刻写与墓碑背面,以此告慰逝者。刻写墓志铭者,为国之贤者,或有功名、或有官位、或有贤明、或有良朋、或有益友者方可。否则无人相识,立了墓志铭也只是增添笑柄罢了。
现代,大部分的人的都是单面刻写。事实上,墓碑分两面,一面相思,一面荣耀,切莫抛弃了荣耀,却苦留相思之情。